2010年4月20日星期二

从战国到隋末,几只吠尧的狗

“跖犬吠尧”这个成语,意思是作奴才的就像狗一样,见到不是自己主子的人,就要上前去狂吠,即便那个人是像尧这样的大圣人,也不例外。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六》,“貂勃常恶田单”条,原文如下:“貂勃常恶田单,曰:‘安平君,小人也。’安平君闻之,故为酒而召貂勃,曰:‘单何以得罪于先生,故常见誉于朝?’貂勃曰:‘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且今使公孙子贤,而徐子不肖。然而使公孙子与徐子斗,徐子之狗,犹时攫公孙子之腓而噬之也。若乃得去不肖者,而为贤者狗,岂特攫其腓而噬之耳哉?’安平君曰:‘敬闻命。’明日,任之于王。 ”


这条的意思是说,貂勃这个人常常说田单的坏话,他说:“安平君就是一小人罢了。”安平君听说了,就设酒宴招待貂勃,问他道:“单什么地方得罪了先生呢,使得先生常常在公开的场合夸奖单?”貂勃说:“跖的狗看到尧就狂吠,并不是因为它以跖为贵而以尧为贱,而是因为狗这种动物,肯定是要对不是它的主人的人狂吠的。假如现在有一个公孙子,是个贤人,又有一个徐子,是个小人,然而假如公孙子和徐子争斗,徐子的狗肯定要冲上前去拼命地咬公孙子的腿肚子。如果先生能够去除小人,让我能够成为贤人的狗,那又岂只是咬一咬别人的腿肚子那么简单呢?”安平君说:“敬闻命。”第二天,就推荐他当官了。


到汉初,有一个叫蒯通的家伙,也用了这个成语。蒯通是个齐人(又是齐人),他假装自己会看相,跑去见韩信,目的是想鼓动韩信造刘邦的反,结果韩信没有听他的(后来他后悔了,鼓动陈豨和自己一起造反,结果没成功,被吕后砍了头),蒯通就假装自己发疯了,作巫以避祸。韩信被杀死了之后,吕后告诉刘邦,说韩信恨自己当初没有听蒯通的话,导致现在被砍了头。刘邦就命齐国把蒯通抓了送过来,《史记·淮阴侯列传》里说:“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驰,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这个蒯通没有貂勃那么好运,没有因为“犬吠非其主”而当官,不过也还好,刘邦还算大度,没有把他杀了,而吕后大约也因为蒯通只是一个文人,她还看不大上,所以也放了他一把。


到隋末,有一个叫孔德绍的文人,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吕思勉《隋唐五代史》第七十二页,讲太宗之治,说李世民虽然颇好文学,但根子里终究还是一个武夫,“孔德绍事窦建德,尝草檄毁薄帝,建德败,执登汜水楼,帝责之。对曰:‘犬吠非其主。’帝怒曰:‘贼乃主邪?’命壮士捽殒楼下。”孔德绍说“犬吠非其主”的时候,大概还在想着貂勃因此而当官,蒯通因此而逃命呢,哪里想到李世民根本不吃这一套,直接把他扔下楼了事。


孔德绍虽然是孔子的三十四代孙,但竟然连当一只狗的运气也没有,说起来孔子倒还好些,至少还是丧家犬。


相比而言,李世民的老爸似乎要比李世民温和些,《新唐书·孙伏伽传》道:“东都平,大赦天下,又欲责贼支党,悉流徙恶地。伏伽谏曰:‘臣闻王者无戏言,《书》称“尔无不信,朕不食言”,言之不可不慎也。陛下制诏曰:“常赦不免,皆原之。”此非直赦有罪,是亦与天下更新辞也。世充、建德所部,赦后乃欲流徙。《书》曰:“歼厥渠魁,忄办从罔治。”渠魁尚免,忄办从何辜?且蹠狗吠尧,吠非其主。今与陛下结发雅故,往为贼臣,彼岂忘陛下哉,壅隔故也。至疏者安得而罪之?由古以来,何始无君,然止称尧、舜者,何也?直由善名难得也。昔天下未平,容应机制变。今四方已定,设法须与人共之。法者陛下自作,须自守之,使天下百姓信而畏也。自为无信,欲人之信,岂可得哉?赏罚之行,无贵贱亲疏,惟义所在。臣愚以为贼党于赦当免者,虽甚无状,宜一切加原,则天下幸甚。’又表置谏官。帝皆钦纳。”


孙伏伽这一谏,也不知救了多少人,可惜了孔德绍,白白死在了汜水楼下。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