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0日星期二

重读《猎风》

  中国的传统,对商人是鄙视的,汉武帝征发天下“七科適 ”以征大宛,这“七科適”是:犯了罪的官吏、杀人犯、入赘的女婿、在籍商人、曾做过商人的人、父母做过商人的人、祖父母做过商人的人,除了前面三种,后面四种都与商人有关。中国的文人里面,第一个称赞商人的大约是司马迁,他在《史记·货殖列传》中给商人立传,将商人与“农、工、虞”并举,并称“商不出则三宝绝”,但他是中国文人的异数。对商人大规模称赞的开始大约要到明朝,明朝商业发达,有很多文人因为科举无望,转而经商,因此对商人的态度渐渐改变,但是在这些文人的心目中,好商人的概念与我们现在的观点不同,在他们看来,好的商人首先要讲诚信,知礼义廉耻,总之就是要向文人的道德靠拢。一直到现在,这样的道德观还是占据社会的主流。但是西方对商人的态度是不同的,哥伦布环游地球,发现新大陆,是因为有商业利益在里面,西方的商人首重冒险之精神和勇于进取之气魄,对他们来说,真正的商人做生意,并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且钱也绝不应该成为商人的最终目的,也唯有在这样的传统之下,才能产生出比尔·盖茨。
  《猎风》(又名《刹那公子》)这篇小说,刚在清韵贴出时就已经读过,当时只觉雄奇,现在重读,却觉悲凉,因为这几年来的事情,是很有些让人感到失望的。中国的商人总是被压在下层,他们的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剥夺,每一个商人,稍微聚集了一点钱财,首先想到的就是要移民,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可能产生出像这小说里的公子忽那样的人物来,现实与小说的差距竟有如此之大,难免让人嘘唏不已。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