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2日星期五

渊明年谱

晋哀帝兴宁三年乙丑(365)陶渊明1岁

  二月,加江州刺史桓冲监江州及荆、豫八郡诸军事,假节。(《资治通鉴》卷一百一)
  二月哀帝卒,年二十五,无嗣,弟琅玡王奕嗣位,是为废帝海西公。(《资治通鉴》卷一百一)
  慧远随道安再南往襄阳。慧永适庐山。(参见方立天《慧远及其佛学》)

  关于陶渊明的生年有各种不同的说法,这个年谱主要参考了袁行霈先生所作的陶渊明年谱的内容,不过袁先生的年谱主七十六岁说,而我则认为还是六十三岁说更说得通一些,因此依据六十三岁说重新排定陶渊明在各年份的岁数,每年的历史大事仍依袁先生所作年谱所列出大事未改,渊明行迹也以袁先生所列出的为主,只是某些地方小有改动。

晋海西公司马奕太和元年丙寅(366) 陶渊明2岁

  支遁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八卷,今传五言诗十八首,文二十六篇。所撰《即色游玄论》为当时般若学中即色宗之代表作。所注《庄子·逍遥游》,以佛证玄,为时人所重。(《高僧传》卷四《支道林传》、《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十月,会稽王司马昱为丞相。(《晋书》卷八《海西公纪》)

  渊明少时住在园田居旧舍,详见三十五岁下。

晋海西公太和二年丁卯(367) 陶渊明3岁

  九月,以会稽内史郗愔为都督徐、兖、青、幽、扬州之晋陵诸军事,徐、兖二州刺史,镇京口。(《资治通鉴》卷一百一)

晋海西公太和三年戊辰(368) 陶渊明4岁

  加大司马桓温殊礼,位诸侯王上。(《资治通鉴》卷一百一)
  王述卒,追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晋书》卷七十五《王述传》)

  程氏妹生。《祭程氏妹文》:“慈妣早逝,时尚孺婴。我年二六,尔才九龄。”“二六”者,12岁。可知渊明较程氏妹年长三岁。

晋海西公太和四年乙巳(369) 陶渊明5岁

  四月,大司马桓温北伐燕;九月,温大败,死三万余人。退还,将谋后举。郗愔、袁宏、伏滔等从温北伐。(《晋书》卷九十六《桓温传》)
  桓玄生。(《晋书》卷九十九《桓玄传》)

晋海西公太和五年庚午(370) 陶渊明6岁

晋简文帝咸安元年辛未(371) 陶渊明7岁

  十一月桓温废晋帝为东海王,立丞相会稽王昱为帝,是为太宗简文皇帝,改元咸安。桓温杀东海王三子,废武陵王晞、新蔡王晃,杀殷涓等,夷其族。帝赐温手诏曰:“若晋祚灵长,公便宜奉行前诏;如其大运去矣,请避贤路。”十二月桓温降封东海王为海西县公。温威震内外,帝常惧废黜,然无济世大略,谢安以为惠帝之流。自此政局混乱,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资治通鉴》卷一百三》)

晋简文帝咸安二年壬申(372) 陶渊明8岁

  六月,庾希等入京口,讨桓温,败死。帝不豫,立昌明为皇太子,以道子为琅琊王。桓温望简文临终禅位于己,不副所望,甚愤怒。七月,简文帝卒,太子嗣位,是为孝武帝。征温入辅,温又辞。十月,卢悚自称大道祭酒,从之者八百余家。十一月遣弟子诈称迎海西公兴复,公不从。突入殿庭,略取武库甲仗,败死。是岁三吴(吴郡、吴兴、义兴)大旱,人多饿死。(《资治通鉴》卷一百三)

  渊明父卒。

晋孝武帝宁康元年癸酉(373) 陶渊明9岁

  桓温卒,年六十二。桓玄为嗣。王彪之为尚书令,谢安为尚书仆射,领吏部,加后将军,共掌朝政。(《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卷七十六《王彪之传》、卷七十九《谢安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三)

晋孝武帝宁康二年甲戌(374) 陶渊明10岁

  二月,以王坦之为都督徐、兖、青三州诸军事,徐、兖二州刺史,镇广陵。诏谢安总中书。(《资治通鉴》卷一百三)

晋孝武帝宁康三年乙亥(375) 陶渊明11岁

  五月,王坦之卒。桓冲欲以扬州让谢安,诏以冲都督徐、豫、兖、青、扬五州诸军事、徐州刺史,镇京口;以安领扬州刺史,并加侍中。自此政局稳定。九月,帝讲《孝经》,始览典籍,延儒士。(《资治通鉴》卷一百三)

晋孝武帝太元元年丙子(376) 陶渊明12岁

  正月,徐州刺史桓冲为车骑将军,都督豫、江二州六郡之诸军事,寻阳在六郡之内。加谢安中书监,录尚书事。(《晋书》卷九《孝武帝纪》、《资治通鉴》卷一百四)
  袁宏卒,年四十九。曾任桓温大司马府记室,享誉文坛。有《后汉记》三十卷,文集二十卷。(《晋书》卷九十二《袁宏传》)

晋孝武帝太元二年丁丑(377) 陶渊明13岁

  朝廷方以秦寇为忧,诏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谢安以兄谢奕子玄应诏,谢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以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先锋,战无不捷。时号“北府兵”,敌人畏之。(《资治通鉴》卷一百四)

晋孝武帝太元三年戊寅(378) 陶渊明14岁

  三月秦王苻坚遣将侵沔中,四月围襄阳,七月又遣将侵淮北。(《资治通鉴》卷一百四)

  周续之生。

晋孝武帝太元四年己卯(379) 陶渊明15岁

  二月,苻坚陷襄阳。五月,苻坚南犯,沿淮郡县多沦陷,六月谢玄大破之。(《资治通鉴》卷一百四)
  慧远与其弟慧持到荆州上明寺。(参见方立天《慧远及其佛学》)
  王弘生。(《宋书卷四十二《王弘传》)

晋孝武帝太元五年庚辰(380) 陶渊明16岁

  六月,以骠骑将军琅邪王道子为司徒。(《晋书》卷九《孝武帝纪》)

晋孝武帝太元六年辛巳(381) 陶渊明17岁

  正月,帝初奉佛法,立精舍于殿内,命沙门居住。十一月,以前会稽内史郗愔为司空,愔固辞不起。是岁,江东大饥。(《资治通鉴》卷一百四)
  慧远欲往广东罗浮山,途经寻阳,见庐山幽静,足以息心,始住龙泉精舍。后桓伊为建东林寺。(《高僧传》卷六《释慧远传》、《莲社高贤传·慧远传》)

晋孝武帝太元七年壬午(382) 陶渊明18岁

  十月,秦王苻坚会群臣议犯晋。(《资治通鉴》卷一百四)

晋孝武帝太元八年癸未(383) 陶渊明19岁

  八月,秦王苻坚大发兵,分道南侵,企图灭晋。十月,晋遣谢石、谢玄等拒秦军于淝水。大破之,是为淝水之战。谢安婿王国宝,坦之之子。安恶其为人,每抑而不用。国宝从妹为会稽王道子妃,帝与道子皆嗜酒,狎昵邪谄,国宝乃谮安于道子,使离间之于帝。帝稍疏忌之。(《十六国春秋》卷三十八《前秦录六·苻坚录下》、《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五)

  《闲情赋》当系少壮闲时所作,故其《序》曰:“余园闾多暇”,姑系于此年下。(桶按:据“弱冠逢世阻”、“弱年逢家乏”等句,系《闲情赋》于十九岁不妥,或应更早。)

晋孝武帝太元九年甲申(384) 陶渊明20岁

  朝议欲以谢安为荆、江二州刺史。谢安自以父子名位太盛,乃以桓石民为荆州刺史,桓石虔为豫州刺史,桓伊为江州刺史。(《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
  桓冲卒。桓伊迁都督江州荆州十郡豫州四郡军事、江州刺史。伊到镇,乃上疏以江州虚耗,加连岁不登,今余户有五万六千,宜并合小县,除诸郡逋米,移州还镇豫章。诏令移州寻阳,其余皆听之。(《晋书》卷八十一《桓伊传》)
  颜延之生。(《宋书》卷七十三《颜延之传》)

  渊明《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所谓“弱冠逢世阻”,或即指此年及次年事。弱冠,20岁也。《有会而作》:“弱年适家乏,老至更长饥。”《礼·曲礼》:“二十曰弱。”是年渊明家道中衰,经济状况大不如前。“世阻”与“家乏”使渊明之生活深受影响,其思想亦必受震动也。
  渊明此年开始游宦,以谋生路。沈《传》:“潜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与渊明自述对照,可知系指弱冠游宦谋生而言。(桶按:渊明任州祭酒时为二十九岁,“弱年薄宦”史未明言所宦何职,“不洁去就之迹”袁先生以为是指渊明此年或为生活所迫出任州吏言,又猜测《饮酒》其十“在昔曾远游”指此事,然亦只是猜测。也有人以为“不洁去就之迹”是指渊明出任桓玄及刘裕参军言,然据上下文,似乎是指“弱年薄宦”事较妥。另《楚调》有云:“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因此亦有说渊明二十岁丧妻者,但据上下文看,还是三十岁丧妻较说得通。)

晋孝武帝太元十年乙酉(385) 陶渊明21岁

  谢安卒,年六十六,有文集十卷。(《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
  道安卒,年七十二。(《高僧传》卷五《释道安传》)
  谢灵运生。(《宋书》卷六十七)

  渊明薄宦。

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丙戌(386) 陶渊明22岁(生长子俨?)

  雷次宗生。(《宋书》卷九十三《雷次宗传》)
  王献之卒。献之,羲之子,简文帝婿。曾任中书令,工书法,与其父合称“二王”。(张怀瓘《书断》)
  王徽之卒。徽之,字子猷,献之兄。(《世说新语·伤逝》)

  渊明结束薄宦回家。

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丁亥(387) 陶渊明23岁

  渊明在家闲居。

晋孝武帝太元十三年戊子(388) 陶渊明24岁

  范宁在郡大设庠序,远近至者千余人,课读《五经》。(《晋书》卷七十五《范宁传》)

  渊明在家闲居。

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己丑(389) 陶渊明25岁

  袁宗霈以为渊明此年离“园田居”居市廛,以解“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似有不妥。

晋孝武帝太元十五年庚寅(390) 陶渊明26岁

  琅琊王道子恃宠骄恣,侍中王国宝与之勾结。二月,帝以中书令王恭为都督青、兖、幽、并、冀五州诸军事,兖、青二州刺史,镇京口,潜制道子。(《资治通鉴》卷一百七)
  殷景仁生。(据《宋书》卷五《文帝纪》及卷六十三《殷景仁传》,景仁于元嘉十七年卒,时年五十一,当生于是年)

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辛卯(391) 陶渊明27岁


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壬辰(392) 陶渊明28岁

  十一月,以黄门侍郎殷仲堪为都督荆、益、宁三州诸军事、荆州刺史,镇江陵。途经庐山,慧远与之谈论《周易》。时桓温子桓玄居江陵,仲堪敬而畏之。(《晋书》卷八十四《殷仲堪传》、《高僧传》卷六《释慧远传》)

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癸己(393) 陶渊明29岁

  渊明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劝农》诗作于是年。

  逯谱引《宋书·百官志》:“江州自晋成帝咸康中始置别驾祭酒,‘居僚职之上’。此别驾祭酒,至刘宋初始撤除。知陶为祭酒,即别驾祭酒职位较高。”又《宋书·百官志》:“祭酒分掌诸兵、贼、仓、户、水、铠之属。”

晋孝武帝太元十九年甲午(394) 陶渊明30岁

  渊明丧妻。

晋孝武帝太元二十年乙未(395) 陶渊明31岁

  会稽王道子专权奢纵,帝逼于太后,不忍废黜,乃擢亲幸王恭、殷仲堪等,使居内外任以防道子。道子亦引王国宝、国宝从弟绪以为心腹。(《资治通鉴》卷一百八)
  戴逵卒。逵字安道,工绘画、雕塑,有文集十卷。(《晋书》卷九十四《戴逵传》、《资治通鉴》卷一百八)

  渊明在家闲居。

晋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丙申(396) 陶渊明32岁

  九月,帝嗜酒,为张贵人所弑。太子即位,是为安帝。安帝白痴,会稽王道子以王国宝、王绪为心腹,参管朝政。(《资治通鉴》卷一百八)

  渊明在家闲居。

晋安帝隆安元年丁酉(397) 陶渊明33岁

  仆射王国宝、建威将军王绪依附会稽王道子,纳贿穷奢。四月,兖、青二州刺史王恭起兵,以讨王国宝、王绪为名。道子杀国宝、绪,遣使诣恭,深谢愆失。恭乃罢兵还京口。恭曾遣使与殷仲堪共谋,桓玄劝仲堪发兵,仲堪虽许王恭,犹豫不敢下,闻国宝等死,乃始抗表举兵,道子以书止之,仲堪乃还。(《晋书·安帝纪》、《资治通鉴》卷一百九》)

  渊明在家闲居,娶继室或在是年。

晋安帝隆安二年戊戌(398) 陶渊明34岁

  会稽王道子忌王、殷之逼,引谯王尚之及弟休之为腹心。又以王愉为江州刺史,都督江州及豫州之四郡军事,豫州刺史庾楷怒。桓玄求为广州,道子忌玄,不欲使居荆州,以玄为督交广二州军事、广州刺史,玄受命而不行。七月,王恭、庾楷、殷仲堪、桓玄、杨佺期等起兵,以讨王愉、司马尚之为名。九月,以会稽世子元显为征讨都督,讨王恭等。王恭仗刘牢之为爪牙,而但以部曲将遇之,复授以精兵坚甲。刘叛恭、恭大败,被捕杀。以刘牢之为都督兖、青、冀、幽、并、徐、扬州晋陵诸军事以代恭。北军既平,元显遂致力瓦解西军。以桓玄为江州刺史,以杨佺期为都督梁、雍、秦三州诸军事、雍州刺史。黜殷仲堪为广州刺史,另以桓修为荆州刺史,令刘牢之以千人送之。十月,玄等退还,盟于寻阳,推玄为盟主,俱不受朝命,连名上疏,朝廷深惮之,乃复罢桓修,以荆州还仲堪,以求和解,仲堪等乃受诏。玄乃屯于夏口,引始安太守卞范之为长史以主谋。(《晋书·安帝纪》、《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

  渊明入桓玄幕。

晋安帝隆安三年己亥(399) 陶渊明35岁

  四月,解道子司徒、扬州刺史,以元显为扬州刺史。六月,以琅琊王德文为司徒。十月,五斗米道首领孙恩帅其党杀上虞令,攻陷会稽。会稽等八郡人,一时起兵,杀长吏以应恩,旬日之中,众数十万。恩自称征东将军。元显领中军将军,命徐州刺史谢琰兼督吴兴、义兴军事以讨恩,刘牢之亦发兵讨恩。十二月,诏以刘牢之都督吴郡诸军事,刘牢之引刘裕参军事,孙恩复逃入海。桓玄攻据荆州,杀杨佺期,殷仲堪被逼自缢。(《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
  桓玄“征殷仲堪,军经庐山,要远出虎溪,远称疾不堪。玄自入山。”“乃说征讨之意,远不答。玄又问:‘何以见愿?’远云:‘愿檀越安稳,使彼亦无他。’玄出山,谓左右曰:‘实乃生所未见。’”(《高僧传》卷第六《释慧远传》)(桶按:此可见慧远在政治上的见识远非渊明可比,渊明在政治上可以说是幼稚。)
  顾恺之先任殷仲堪参军,仲堪亡,依桓玄。(《晋书》卷九三《顾恺之传》)

  渊明在桓玄幕。
  (桶按:袁宗霈以为长子俨(阿舒)生于是年,然阿舒与渊明其他孩子非同母,而渊明三十岁丧妻,阿舒自然不可能于渊明三十五岁时生,因此袁先生又以为渊明三娶,然此说完全没有可依据之凭证,待考。)

晋安帝隆安四年庚子(400) 陶渊明36岁

  三月,应桓玄之求诏以为都督荆、司、雍、秦、梁、益、宁七州诸军事、荆州刺史。玄上疏固求江州,于是进玄督八州及扬、豫八郡诸军事,复领江州刺史。五月,孙恩攻会稽、临海,谢琰败死。十一月,诏以刘牢之都督会稽等五郡,帅众击恩,恩走入海。诏以元显为开府仪同三司、都督扬、豫、徐、兖、青、幽、冀、并、荆、江、司、雍、梁、益、交、广十六州诸军事、领徐州刺史。(疑问:玄已督八州军事,而元显复督十六州?)十二月,元显复加尚书令。(《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一)

  渊明在桓玄幕。盖此年春或夏初曾奉使入都,五月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五月下旬可回至家中,不久即至荆州述职。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作于是年。诗云:“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可见是因公入都。又云:“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可见是先回寻阳家中探母,再赴荆州桓玄幕。关于入都之使命,不可考。“规林”,据江西省九江县陶渊明纪念馆实地考察,以为在今安徽省宿松县长江边,晋时属桑落洲,今属新垦农场。
  是年冬,渊明回寻阳,在家中过年。

晋安帝隆安五年辛丑(401) 陶渊明37岁

  三月,刘裕与孙恩战于海盐。六月,孙恩浮海奄至丹徒,建康震骇,刘裕入援,击败之。恩复闻刘牢之已还,遂浮海北走。桓玄闻孙恩逼进京师,复上疏请讨之,元显以诏书止之。十一月,刘裕复破孙恩,恩入海。桓玄自以三分有二,知势运所归,屡上祯祥以为己瑞。元显大治水军,以谋讨玄。(《晋书·安帝纪》、《晋书·桓玄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二)(桶按:玄小儿,刘裕讨孙恩,灭南燕,方敢谋篡位事,玄尚未得人心,借父亲旧势力得今之地位,便不知天高地厚,失败是正常的。)
  范宁卒,年六十三。有文集十五卷,《春秋榖梁传集解》十二卷。大倡儒学,反对玄学。(《晋书卷七十五《范宁传》)
  刘遗民为柴桑令。唐释法琳《辨正论》七引《宣验记》:“刘遗民,彭城人。家贫,卜室庐山西林中。多病,不以妻子为心。”(桶按:这一点与渊明类似。)释元康《肇论疏》:“庐山远法师作刘公传云:刘程之,字仲思,彭城人。汉楚元王裔也。陈郡殷仲文,谯郡桓玄,诸有心之士,莫不崇拭。禄寻阳柴桑,以为入山之资。未旋几时,桓玄东下,格称永始。逆谋始,刘便命拏,考室山薮。(桶按:刘遗民亦避桓玄唯恐不及。)义熙,公侯咸辟命,皆逊辞以免。九年,太尉刘公知其野志冲邈,乃以高尚人望相礼,遂其初心。居山十有二年卒。有说云:入山以后,自谓是国家遗弃之民,故改名遗民也。(桶按:渊明入宋后更名潜。)”陈舜俞《庐山记》:“程之既慕远公名德,欲白首同社,乃禄寻阳柴桑,以为入山之资。岁满弃去,结庐西林,蔽以榛莽。”霈案:桓玄东下在元兴元年(402)正月,篡晋改元永始在元兴二年(403)十二月,既曰桓玄“逆谋始”刘便隐居,而为柴桑令“岁满”即弃去,则其为柴桑令当在隆安五年(401)。

  渊明在寻阳家中迎新年。正月五日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有《游斜川》诗并序(此诗“开岁倏五日”,似以“开岁倏五十”为妥,如此应系于五十岁下,待考)。不久即返荆州江陵桓玄幕。七月初,复回寻阳休假。秋末再返江陵。途中有《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冬,母孟氏卒,渊明还寻阳居丧。(桶按:幸而居丧,否则其传记就要放在桓温之下。)据义熙三年所作《祭程氏妹文》曰:“昔在江陵,重罹天罚。……黯黯高云,萧萧冬月。”知渊明母孟氏之丧在其任职江陵期间,且是冬季。

晋安帝元兴元年壬寅(402) 陶渊明38岁

  春正月,下诏罪状桓玄,以尚书令元显为骠骑大将军、征讨大都督、都督十八州诸军事,又以镇北将军刘牢之为前锋都督,加会稽王道子太傅。桓玄禁断江路,抗表传檄,罪状元显,举兵东下。二月,桓玄过寻阳,至姑孰。刘牢之素恶元显,欲假玄以除执政,复伺玄之隙而自取之,故不肯讨玄。参军刘裕请讨玄,牢之不行。三月,牢之遣子敬宣诣玄请降。玄收元显,入京师。帝遣侍中劳玄,以玄总百揆,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领徐、荆、江三州刺史。玄以王导孙谧为中书令,以殷仲文为咨议参军。斩元显及其党。玄以刘牢之为会稽内史,牢之被夺兵权遂大集僚佐议聚江北以讨玄,佐吏多散走。牢之惧,缢而死。敬宣奔洛阳,求救于秦。改元大亨。桓玄让丞相、荆、江、徐三州,改授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扬州牧、领豫州刺史,总百揆。孙恩被临海太守辛景击破,乃赴海死。余众复推恩妹夫卢循为主,玄命循为永嘉太守。循虽受命而寇暴不已,五月,玄复遣刘裕东征。八月,玄讽朝廷封其为豫章公、桂阳公,并本封南郡如故,赠其母马氏豫章公太夫人。十二月,会稽王道子为玄所害。(桶按:渊明于冬奔丧,桓玄于春抗命,而渊明对桓玄反状似丝毫未察,亦可见他于政治上幼稚之程度,另外,渊明与慧远对桓玄之态度相反,这可能也是他不愿上庐山的原因之一。)(《晋书·安帝纪》、《晋书·桓玄传》、《宋书·武帝纪》、《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二)
  刘遗民弃柴桑令隐居庐山西林。七月二十八日,慧远与刘遗民、宗炳等一百二十三人在阿弥陀佛像前建斋立誓,共期往生极乐世界,刘遗民撰《誓愿文》。首云:“维岁在摄提格,七月戊辰朔,二十八日乙未,法师释慧远,贞感幽奥,霜怀特发,乃延命同志息心贞信之士百有二十三人,集于庐山之阴般若云台精舍阿弥陀佛像前,率以香华,敬荐而誓焉。”据陈垣《二十史朔闰表》,元兴元年七月朔为戊辰,立誓当在是年。又,传说慧远在庐山邀集僧俗十八人(即十八高贤)立白莲社,入社者一百二十三人。外有不入者三人,包括渊明。据汤用彤、方立天考证,所谓十八高贤结白莲社之事及渊明不入社之事均不可信。

  渊明居丧在家。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当作于是年之后。(于是年之后做此文亦证渊明之支持桓玄。)

晋安帝元兴二年癸卯(403) 陶渊明39岁

  二月,以太尉玄为大将军。八月,玄自号相国、楚王。刘裕破卢循于永嘉,循浮海南走。十一月,安帝禅位于楚。十二月,玄即皇帝位,改元永始。以南康之平固县封帝为平固王,旋迁帝于寻阳。(《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三)
  刘义庆生。(《宋书》卷五十一《刘义庆传》)

  渊明居丧在家。
  有《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以渊明给敬远诗意看,己有守节之志,则渊明虽支持桓玄,却反对桓玄篡晋。“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其意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类。渊明对桓玄所抱之希望,于《怀古田舍》二首中有表现,“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其中之欢欣与期许,灼然可见。然桓玄于八月即自号相国、楚王,于十一月逼帝禅位,渊明之失望可以想见。
  如敬远与渊明年龄差距不超过八岁,则敬远或于是年或次年卒。辛亥(411)所作祭文乃为敬远下葬或迁葬作。

晋安帝元兴三年甲辰(404) 陶渊明40岁

  二月,建武将军刘裕帅刘毅、何无忌等聚义兵于京口。三月,玄众溃而逃,裕入建康,立留台百官。桓玄司徒王谧推刘裕行镇军将军、徐州刺史、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裕以身范物,先以威禁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不盈旬日,风俗顿改。桓玄至寻阳,得器用兵力,逼帝西上。刘敬宣闻桓玄败,来归刘裕,刘裕以敬宣晋陵太守。四月,桓玄挟帝至江陵,更署置百官。何无忌等大破玄军于桑落洲(桶按:即规林),进据寻阳。加刘裕都督江州诸军事,刘裕以敬宣为江州刺史。桓玄收集荆州兵,有众二万,复东下。五月,刘毅、何无忌等帅众自寻阳西上,与桓玄遇于峥嵘洲,大败之。玄挟帝西走入江陵,欲入蜀,途中被杀。桓振复陷江陵,大败无忌于灵溪,无忌退还寻阳。刘敬宣在寻阳聚粮缮船,无忌赖以复振。十月,桓玄兄子亮自称江州刺史,寇豫章,敬宣击破之。

  渊明于是年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自寻阳至京口,途中有《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袁宗霈以为《荣木》诗为四十岁时作,而渊明此年春已入刘裕幕,不可能再作此诗,以证其七十六岁说。然袁先生一方面以为《停云》、《时运》、《荣木》不一定为同年所作,同时却又肯定此三首诗都是在家时闲居所作,已相矛盾,若仅以《荣木》诗意看,不能确定是否为在家中所作,也有可能是在京口时的作品。
  《始作镇军》有归意,而《荣木》又云“脂我名车”,可见渊明之仕刘裕,内心亦充满矛盾。
  作《连雨独饮》,云“心在复何言”,见出渊明胸中已了然无碍。

晋安帝义熙元年乙巳(405) 陶渊明41岁

  正月,刘毅入江陵,桓振众溃。改元。三月元(桶按:原文如此,似应为安帝)帝还建康。以刘裕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徐、青二州刺史如故。裕不受,屡请归藩,乃听之。刘毅使人言于裕曰,刘敬宣不豫建义,不宜为江州。敬宣不自安,自表解职,乃召还为宣城内史。四月,刘裕旋镇京口,改授都督荆、司等十六州诸军事,加领兖州刺史。(《资治通鉴》卷一百十四)

  三月,渊明为建威将军刘敬宣参军,使都,经钱溪。有《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此前当已自镇军参军任还归江陵。八月,渊明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十一月,程氏妹丧于武昌,自免职,作《归去来兮辞》,归隐。《归去来兮辞》:“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晋安帝义熙二年丙午(406) 陶渊明42岁

  十月,尚书论建义功,奏封刘裕豫章郡公,刘毅南平郡公,何无忌安成郡公,自余封赏有差。十二月,以何无忌为都督荆、江、豫三州八郡诸军事、江州刺史。(《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四)
  抚军将军刘毅镇姑孰,以谢灵运为记室参军。(《宋书》卷六十七《谢灵运传》)
  周续之被命为抚军将军刘毅参军,征太学博士,并不就。(《宋书》卷九十三《周续之传》)

  渊明在家隐居。
  《归园田居》五首(桶按:“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注家多作“一去十三年”,待考,以诗意证,此诗又似应为归园田居数年后作)、《归鸟》(桶按:此诗应为思念旧友,作诗相赠,并明己隐居之意已决)、《酬刘柴桑》(桶按:入秋时作)、《读山海经》(桶按:孟夏作)十三首作于是年。

晋安帝义熙三年丁未(407) 陶渊明43岁

  渊明在家隐居。
  五月甲辰(六日),渊明程氏妹服制再周(桶按:指死后十八个月。案:受以小功衰,即葛,九月者:姑、姊妹……——《仪礼·丧服》
故“服制再周”实乃十八个月),渊明作《祭程氏妹文》。《祭程氏妹文》曰:“维义熙三年,五月甲辰,程氏妹服制再周,渊明以少牢之奠,俯而酹之。”
  《感士不遇赋》或作于是年。

晋安帝义熙四年戊申(408) 陶渊明44岁

  正月,刘毅等不欲刘裕入辅朝政,议以谢混等为扬州刺史,裕用参军刘穆之计,朝廷乃征裕为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徐、兖二州刺史如故。裕表解兖州。刘穆之劝裕曰:“晋朝失政日久,天命已移。”云云。(《宋书》卷一《武帝纪》、卷四十二《刘穆之传》)

  渊明在家隐居。六月中遇火,暂栖舫舟中。七月新秋作《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诗。(桶按:袁先生以“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定此诗写于渊明五十六岁,然“总发”非定指十六岁,以渊明意,或是笼统言未成年时。又,此遇火之宅为园田居。)

晋安帝义熙五年己酉(409) 陶渊明45岁

  三月,刘裕抗表伐南燕,四月发建康,帅舟师自淮入泗。五月,至下邳,步进至琅琊。六月,至东莞,下临朐,围广固。北方之民执兵负粮归裕者,日以千数。九月,加刘裕太尉,裕固辞。(《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五)

  渊明修葺“园田居”居住。又据《和刘柴桑》:“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则渊明归隐后似应再生一幼女,然注家多以为“弱女”喻酒之薄,待考。
  有《己酉岁九月九日》诗。

晋安帝义熙六年庚戌(410) 陶渊明46岁

  二月,刘裕下广固城,俘慕容超,送建康斩之,南燕亡。五月,卢循败刘毅于桑落洲(桶按:又是此地),进逼建康。裕还,七月卢循败退寻阳。十二月,裕大败卢循。(《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五)
  卢循在寻阳曾往庐山见慧远。刘裕追讨至此,亦曾遣使赍书问候。(桶按:感觉慧远像是教父,管你什么黑社会老大都要去拜见。)(《高僧传》卷六《释慧远传》)

  渊明在家隐居。
  有《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袁先生以为“早稻”是“旱稻”之误。

晋安帝义熙七年辛亥(411) 陶渊明47岁

  正月,刘裕还建康。三月,刘裕始受太尉、中书监,以刘穆之为太尉司马,陈郡殷景仁为行参军。四月,卢循败奔交州,刺史杜慧度大破之,循赴水死。后将军刘毅任江州都督兼刺史,移镇豫章,毅以亲将赵恢领千兵守寻阳。(《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六)
  谢灵运当“当亦随刘毅至江州。入庐山,见慧远。”(参见顾绍柏《谢灵云集校注》)  

  渊明在家隐居。
  有《祭从弟敬远文》,袁先生以为敬远卒于此年,卒时年甫过立,然无论是七十六岁说还是六十三岁说,皆与渊明年龄不合,私以为此祭文非作于敬远卒年。
  有《与殷晋安别》诗,然袁先生以为殷晋安非殷景仁,或是殷阐。

晋安帝义熙八年壬子(412) 陶渊明48岁

  四月,刘道规以疾求归,许之。以后将军豫州刺史刘毅为卫将军、都督荆、宁、秦、雍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刘毅自谓建义之功与裕相等,虽权事推裕而心不服。毅既据上流,阴有图裕之志,求兼督交、广二州,裕许之。九月,刘裕攻毅。十月,毅败自缢而死。是年省寻阳县入柴桑县,柴桑乃为郡治。(《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六)
  谢灵运于九月随刘毅至江陵为卫军从事中郎,十一月改依刘裕,为太尉参军。(《宋书》卷七十六《谢灵运传》)
  五月,慧远在庐山建台立佛影。慧远《万佛影铭》后记:“晋义熙八年,岁在壬子,五月一日,共立此台,拟像本山,因即以寄诚。”次年九月乃“详检别记,铭之于石”。(《广弘明集》卷第十五慧远《万佛影铭》)
  孟怀玉迁江州刺史。(《宋书》卷四十七《孟怀玉传》)

  渊明在家隐居。

晋安帝义熙九年癸丑(413) 陶渊明49岁

  鸠摩罗什卒于长安。(僧肇《鸠摩罗什法师诔》)
  九月,慧远作《万佛影铭并序》。谢灵运应慧远之请,于上年末或是年亦作《万佛影铭》。(参见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十一章)

  渊明在家隐居。
  《形影神》诗或作于是年以后。
  有《游斜川诗》。(桶按:此诗“开岁倏五日”,应为“开岁倏五十”,否则下句“吾生行归休”无着落处。序中之辛丑应为癸丑之误。)

晋安帝义熙十年甲寅(414) 陶渊明50岁

  司马休之在江陵,颇得民心。三月,休之子文思捶杀国吏,刘裕诛其党而执文思送休之,意欲休之杀之。休之但表废文思,裕由是不悦,以江州刺史孟怀玉兼都督豫州六郡以备之。(《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六)
  僧肇卒于长安。(《高僧传》卷六《释僧肇传》)
  鲍照约生于是年。(参看虞炎《鲍照集序》及钱仲联《鲍照年表》)

  渊明在家隐居。

晋安帝义熙十一年乙卯(415) 陶渊明51岁

  正月,刘裕率军征讨荆州刺史司马休之、雍州刺史鲁宗之,领荆州刺史。三月,刘裕军到江陵,休之等逃奔襄阳。四月,青、冀二州刺史刘敬宣被其参军司马道子小将猛子所杀。(《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七)
  王弘为太尉长史,转左长史。(《宋书》卷四十二《王弘传》)(桶按:王弘此年三十七岁。)
  江州刺史孟怀玉卒于官。后将军刘柳由吴国内史转为江州刺史,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从镇寻阳,结识陶渊明。(桶按:颜延之是年三十二岁。)
  江州刺史刘柳荐周续之于刘裕,俄而辟为太尉椽,不就。当在是年或下年。(《宋书》卷九十三《周续之传》)(桶按:周续之是年三十九岁。)
  宗炳辞刘裕辟为主簿,不就。《宋书》卷九十三《宗炳传》:刘裕诛刘毅、领荆州,辟宗炳为主簿,不起。“问其故,答曰:‘栖丘饮谷,三十余年。……乃下入庐山,就释慧远考寻文义。”事在是年。
  刘遗民卒于是年。

  渊明在家隐居。有诏征著作郎,称疾不到。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寻阳三隐”。
  《五柳先生传》约作于是年前后。

晋安帝义熙十二年丙辰(416) 陶渊明52岁

  正月,加太尉刘裕兖州刺史,都督南秦州,凡都督二十二州。二月加刘裕中外大都督。八月,刘裕帅师发建康北伐后秦姚泓。刘穆之转左仆射,领监军、中军二府军司,内总朝政,外供军旅。王弘从刘裕北伐。九月,刘裕至彭城,加领徐州刺史。王镇恶、檀道济等入后秦境,所向皆捷。十月,晋军克洛阳。十一月,刘裕遣左长史王弘还建康,讽朝廷求九锡。十二月,诏以裕为相国、总百揆、扬州牧,封十郡为宋公,备九锡之礼,位在诸侯王上,领征西将军、司、豫、北徐、雍四州刺史如故。裕辞不受。(《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七)
  江州刺史刘柳卒于是年六月,檀韶继任江州刺史。
  颜延之先任后将军、吴国内史刘柳行参军,因转主簿。本年六月刘柳卒后即离江州返建康,任豫章公世子中军行参军。本年岁暮,奉使至洛阳,庆刘裕有宋公之授。其与渊明在寻阳之情款约一年。(《宋书》卷七十三《颜延之传》)
  慧远卒。唐道宣《广弘明集》卷二十三谢灵运《庐山慧远法师诔并序》:“春秋八十有四,义熙十三年秋八月六日甍。”慧远卒年有异说。梁释慧皎《高僧传》卷六《释慧远传》:“自远卜居庐阜三十余年,影不出山,迹不入俗,每送客游履,常以虎溪为界焉。以晋义熙十二年八月初动散,至六日困笃。大德耆年,皆稽颡请饮豉酒,不许。又请饮米汁,不许。又请以蜜和水为浆,乃命律师,令披卷寻文,得饮与不?卷未半而终,春秋八十三岁。……浔阳太守阮侃于山西岭凿圹开隧。谢灵运造碑文,铭其遗德。南阳宗炳又立碑寺门。”《世说新语·文学》注引张野《远法师铭》:“年八十三而终。”王褘《经行庐山记》作义熙十二年卒,年八十二。《出三藏记集》卷十五作义熙十二年卒,年八十三。陈垣《释氏疑年录》取义熙十二年卒,年八十三之说。兹以《高僧传》为准。

  渊明在家隐居。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时三郎皆讲礼校书》作于是年。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作于是年。

晋安帝义熙十三年丁巳(417) 陶渊明53岁

  四月,刘裕至洛阳,七月至潼关。八月,晋将王镇恶入长安。姚泓降,后秦亡。九月,刘裕至长安,送姚泓于建康,弃市。十一月,刘裕以次子义真为都督雍、梁、秦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领雍、东秦二州刺史。十二月,刘裕东还。(《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八)

  《饮酒》二十首作于是年秋。
  《赠羊长史》作于是年,时檀韶以左将军镇江州,羊松龄为其长史,衔使秦川,向刘裕称贺。

晋安帝义熙十四年戊午(418) 陶渊明54岁

  正月,刘裕还至彭城。以南郡公刘义庆为豫州刺史。(桶按:刘义庆是年16岁。)六月,太尉刘裕始受相国、宋公、九锡之命,行参军殷景仁为秘书郎。景仁,融之曾孙,学不为文,敏有思致;口不谈义,深达理体;至于国典、朝仪、旧章、记注,莫不撰录,识者知其有当世之志。十月,刘裕召义真东归,以相国右司马朱龄石为都督关中诸军事、右将军、雍州刺史,代镇长安。十一月,朱龄石至长安,义真归途大败于青泥,长安百姓逐朱龄石,朱焚其宫殿,奔潼关,被执送长安,为夏王勃勃所杀,夏王勃勃即皇帝位,改远昌武。十二月,慧星出在津,入太微,经北斗,络紫微,八十余日而灭。宋公刘裕以谶云“昌明之后尚有二帝”(孝武帝字昌明),乃使中书侍郎王韶之与帝左右密谋酖帝,戊寅,韶之以散衣缢帝于东堂。裕因称遗诏,奉德文即皇帝位。(《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八)
  刘裕在彭城遣使迎周续之,礼赐甚厚,周寻复南还。(《宋书》卷九十三《周续之传》)
  刘裕辟宗炳为太尉掾,不起。《宋书》卷九十三《宗炳传》:“高祖开府辟召,下书曰:‘吾忝大宠,思延贤彦,而兔罝潜处,《考槃》未臻,侧席丘园,良增虚伫。南阳宗炳、雁门周续之,并植操幽栖,无闷巾褐,可下辟召,以礼屈之。’于是并辟太尉掾,皆不起。”
  王弘于是年六月刘裕受相国宋公九锡之命后,为尚书仆射(《宋书·武帝纪》)。同年迁监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二郡诸军事、抚军将军、江州刺史。(桶按:弘是年40岁。)永初元年,加散骑常侍。三年,入朝,进号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然则王弘在江州始于本年下半年。王弘,曾祖导,晋丞相。祖洽,中领军。父珣,司徒,以清恬知名。(《宋书》卷四十二《王弘传》)

  王弘见渊明,在是年或稍后一二年。
  张野卒于是年,《莲社高贤传·张野传》:“张野,字莱民,居寻阳柴桑,与渊明有婚姻契。野学兼华梵,尤善属文,性孝友,田宅悉推与弟,一味之甘与九族共。州举秀才、南中郎府功曹、州治中,征拜散骑常侍,俱不就。入庐山依远公,与刘、雷同尚净荼。及远公卒,灵运为铭,野为序,首称门人,世服其义。义熙十四年与家人别,入室端坐而逝,春秋六十九。”(宛委山堂本《说郛》卷五十七)有《奉和慧远游庐山诗》。据《宋书·陶潜传》,张野乃渊明乡亲,相与饮酒者。
  《岁暮和张常侍》作于是年。袁先生以为此诗或非和张野,而是和张野族子张诠。
  据龚斌《陶渊明集校笺》,《九日闲居》亦作于是年,他注家亦多以为是,王瑶以为作于元熙元年,袁宗霈以为难指实其作年。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作于是年。

晋恭帝司马德文元熙元年己未(419) 陶渊明55岁

  正月征宋公刘裕入朝,进爵为王,裕辞。七月,始受进爵之命。八月,移镇寿阳,以度支尚书刘怀慎为督淮北诸军事、徐州刺史,镇彭城。十二月,宋王加殊礼,进王太妃为太后,世子为太子。(《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八)

宋武帝永初元年庚申(420) 陶渊明56岁

  正月,宋王刘裕欲受禅,乃讽群臣,中书令傅亮会意。四月,征王入辅。六月,刘裕至建康。傅亮讽晋恭帝禅位于宋,具诏草呈帝,使书之。帝欣然操笔,谓左右曰:“桓玄之时,晋氏已无天下,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遂书赤纸为诏。刘裕即皇帝位。奉晋恭帝为零陵王,即宫于故秣陵县。诏晋氏封爵,当随运改,独置始兴、庐陵、始安、长沙、康乐五公,降爵为县公及县侯,以奉王导、谢安、温峤、陶侃、谢玄之祀。(《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九)

  渊明在家隐居。
  《于王抚军座送客》作于是年秋。座上四人除渊明外,尚有谢瞻、庾登之与王恭。谢瞻有《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征还东》诗:
  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
  方舟新旧知,对筵旷明牧。
  举觞矜饮饯,指途念出宿。
  来晨无定端,别晷有成速。
  颓阳照通津,夕阴暧平陆。
  榜人理行舻,輶轩命归仆。
  分手东城闉,发棹西江隩。
  离会虽相亲,逝川岂往复。
  谁谓情可书?尽言非尺牍
  《宋书》卷五十六《谢瞻传》:其弟晦“时为宋台右卫,权遇已重,于彭城还都迎家,宾客辐辏,门巷填咽。时瞻在家,……乃篱隔门庭,曰‘吾不忍见此。’及还彭城,……高祖以瞻为吴兴郡,又自陈请,乃为豫章太守。……永初二年,在郡遇疾,不肯自治,幸于不永。……遂卒,时年三十五。”
  《读史述》九章或作于是年。

宋武帝永初二年辛酉(421) 陶渊明57岁

  九月,帝令零陵王妃之兄禇淡之、禇叔度往视妃,妃出就别室相见。兵人逾垣入,进药于王。王不肯饮,兵人以被掩杀之。初,帝以毒酒一瓮受前琅琊郎中令张袆,使酖零陵王,袆于道自饮而卒。辛亥葬零陵五于冲平陵,帝帅百官赡送。(《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九》

  渊明在家隐居。
  《述酒》诗作于是年。

宋武帝永初三年壬戌(422) 陶渊明58岁

  正月,江州刺史王弘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五月,帝疾甚,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同被顾命。癸亥帝殂。太子义符即皇帝位,是为少帝。七月,葬武帝于初宁陵,庙号高祖。(桶按:享年六十。)九月,魏大发兵侵宋,十一月,拔宋滑治,沿河诸郡多入于魏。(《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九)

  渊明在家隐居。
  《桃花源诗并记》约作于是年。
  《拟古》诗第二首或作于是年。

宋少帝景平元年癸亥(423) 陶渊明59岁

  正月,己亥朔,大赦,改元。魏拔宋金镛城。闰四月,魏拔宋虎牢,占领司、豫、兖郡县。十一月,魏攻许昌、汝阳,宋兵溃。(《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九)

  周续之卒,享年四十七。
  渊明在家隐居。
  《答庞参军》诗五言及四言,作于是年,五言作于春季,四言作于冬季。

宋文帝元嘉元年甲子(424) 陶渊明60岁

  南豫州刺史庐陵王义真,与太子左卫率谢灵运、员外堂侍颜延之等情好款密,尝云:“得志之日,以灵运、延之为宰相”,灵运亦自谓才能宜参权要,常怀愤悒。录尚书事徐羡之等以为灵运、延之构扇异同,非毁执政(桶按:此亦以言获罪),出灵运为永嘉太守,延之为始安太守。羡之等已密谋废帝,而次立者应在义真,乃先奏列其罪恶,废为庶人。四月,羡之等召南兖州刺史檀道济、江州刺史王弘入朝。五月,皆至建康,以废立之谋告之。羡之等遂称皇太后令,废帝为营阳王,以宜都王义隆纂承大统。羡之以荆州地重(桶按:荆州太远,镇京口或有用),恐宜都王至,或别用人,乃亟以录命除领军将军谢晦行都督荆、湘等七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欲令居外为援。八月,宜都王至建康,即皇帝位。徐羡之进位司徒,王弘进位司空,傅亮加开府仪同三司,谢晦进号卫将军,檀道济进号征北将军。王弘回辞。(桶按:此可见王弘为人,渊明迎王弘而拒檀道济,不为无因。)帝以王昙首、王华为侍中。征到彦之为中领军,委以戎政。(《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

  颜延之为始安太守(桶按:始安郡在今之桂林),道出寻阳,以二万钱贻陶,二万钱所值几何?据袁先生所云,大约能买米二十几斗。

宋文帝元嘉二年乙丑(425) 陶渊明61岁

  正月,徐羡之、傅亮上表归政,帝始亲理万机。王固辞司空,见许,加使持节、侍中,改监为都督,进号车骑大将军,开府、刺史如故。(《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

  渊明在家隐居。
  《咏贫士》七首约作于是年。渊明归隐之初尚未贫因之甚,晚年日益隐入困境。

宋文帝元嘉三年丙寅(426) 陶渊明62岁

  正月,帝下诏暴徐羡之、傅亮、谢晦杀营阳、庐陵王之罪,(桶按:杀人兄弟而求自安,岂可得乎?)命有司诛之。羡之自经死,亮被收诛死。晦时为荆州刺史,帝发兵讨晦。帝以王弘、檀道济始不预废弑之谋(桶按:檀道济或非,帝无力一举全歼,且灭谢晦还需檀道济出力,不得不先虚与委蛇。),弘弟昙又为帝所亲委,遂征王弘为侍中、司徒、录尚书事、扬州刺史。以彭城王义康为都督荆、湘等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二月,帝发建康。命王弘与彭城王义康居守,入居中书下省;侍中殷景仁参掌留任。檀道济与到彦之军合,破晦军。晦还江陵,复北逃,被执伏诛。三月,帝还建康,征谢灵运为秘书监。颜延之为中书侍郎。五月,以檀道济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宋书》卷五《文帝纪》、《宋书》卷四十三《檀道济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

  渊明在家隐居。
  《有会而作》、《乞食》作于是年。
  是年天下大旱且蝗,渊明益困顿。
  袁先生以为此两首诗或为檀道济访渊明前作,且《有会而作》作于岁暮。

宋文帝元嘉四年丁卯(427) 陶渊明63岁

  渊明在家隐居。
  檀道济往候之,馈以梁肉,麾而去之。渊明因何拒道济馈赠是一悬案,或道济有征渊明为参军意,因此渊明拒之。
  是年十一月渊明卒(桶按:朱熹《通鉴纲目》:“十一月,晋征士陶潜卒。”),或葬于南山。今之江西九江县与星子县交界处之面阳山,此山下有渊明墓,墓下即农田,墓碑为一大二小共三块碑石组成,正中楷书刻“晋征士陶公靖节先生之墓”,左刻墓志,右刻《归去来兮辞》,乃清乾隆元年陶姓子孙所立,袁先生曾亲往观之。
  《自祭文》、《拟挽歌辞》作于是年九月。

关于陶渊明的儿子:

  渊明有五子,俨、俟、份、佚、佟,大儿陶俨,小名阿舒,次儿陶俟,小名阿宣,三四子陶份和陶佚为孪生,小名分别是阿雍和阿端,弱子陶佟,小名阿通。据《责子》诗,五个儿子的年龄差距为:阿宣比阿舒小一岁,阿雍和阿端比阿宣小两岁,阿通比阿雍和阿端小四岁。
  据龚斌《陶渊明集校笺》:“据《命子》诗,俨生时渊明二十六岁,俨与雍端相差三岁,渊明三十丧妻,则雍端亦必出于前妻。今可论定俨生于太元十九年甲午(394),俟生于太元二十一年丙申(396)或稍前,雍端生于隆安元年丁酉(397),佟生于元兴元年壬寅(402)。”
  其中俨、俟、份、佚为前妻所生,幼子佟为续娶的翟氏所生。
  然若以渊明享年六十三论,则394年渊明已三十岁,渊明三十岁丧妻,于次年即续娶翟氏且生子的可能性不大。
  今假设俨生于390年,渊明二十六岁,俟生于392年,渊明二十八岁,份与佚生于393年,渊明二十九岁,佟生于397年,渊明三十三岁。
  《责子》诗作于晋安帝义熙元年乙巳(405),渊明四十一岁,阿舒十六岁,阿宣十五岁,阿雍和阿端十三岁,阿佟九岁。
  《命子》诗或作于391年,俨二岁时。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