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1日星期三

《水浒》笔记之六

25、中国的长篇小说之源流与现状

  中国的长篇小说,最早应该是在瓦舍的说书人的口中,而说书人所说的故事的源头,又是史书。说书的性质导致中国的长篇小说形成了章回体的形式,故事之来源在史书,又使最早的长篇小说多是历史演义。但是有三点我想可能之前不太有人提。一是说书人在瓦舍中说书时,与听众所形成的互动性,这种即时的互动性是当代的长篇小说所没有的,这种互动性决定了说书人必须时时地根据听众的喜好来安排故事的情节;还有的一个特点是草根性,在瓦舍中听说书的,大多是没有什么文化的升斗小民,说书人必定要根据他们的喜好、道德观念、审美方式来安排故事情节,刻画人物;还有一种,就是极大的自由度,虽然这种自由度并不是绝对的,但是相对于诗歌和散文而言,显然要大得多。
  这三点在《水浒》中都有明显的表现。晚清之后,小说的境况开始改变,地位大大地提高,到现在简直成为文学的代表,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之前所提到的那三个特点渐渐地消失了。互动性的消失,使小说成为一种个人写作,但是在政治的重压下,这种个人写作却又与西方的个人写作完全不同;草根性的消失,使小说成为一种知识分子写作和政治化写作,前一种写作容易异化为帮闲,后一种写作则从一开始就是以帮忙为目的;自由的消失,则大大地扼制了小说的创造力。
  在表面上,小说地位的提高,小说的摆脱瓦舍的影响,使小说摆脱了低级趣味,摆脱了明目张胆的意淫,摆脱了散漫的结构,摆脱了民间的残酷而愚昧的道德观,使小说成为一种艺术,使小说进入庙堂甚至神殿,但同时也使小说丧失了民间所特有的勃勃的生气、流氓的死皮赖脸韧性和暴徒的不顾一切的勇敢,所有这一切都被阉割了,知识分子往小说中加入了理性和文质彬彬,加入了自省和彷徨,但也加入了懦弱和自恋,还有自哀和自怜;政党则使小说变得越来越像工具,虽然他们总是试图令这个工具看起来不像工具。我想这也就是中国目前小说的现状,因为所谓的小说,以目前看,最终仍要归结到长篇小说上。
  《水浒》这部小说,以西方的角度看,最多只算二流,以中国的角度看,则是一流的杰作,以当代的角度看,则是我们必须要去膜拜的神品,正如太监们要膜拜他们的被阉割了然后又被他们供起来的性器一样。

没有评论: